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3)

时间:2017-01-18  来源:工信部   点击: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三、发展重点
(一)完善基础设施
1. 构建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推动高速光纤宽带网络跨越发展。基本完成老旧小区光网改造,实现城镇地区光网覆盖,提供10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比特每秒以上灵活选择。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通达,有条件地区提供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每秒以上灵活选择。推进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应用,升级骨干传输网,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
 
加快建设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络的协调发展,实现4G网络深度和广度覆盖。完善城镇热点公共区域WLAN覆盖。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满足通信管线、机房、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统筹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与地面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灵活选取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加快边远山区、牧区及岛礁等网络覆盖。
 
优化网络结构布局。以数据中心为核心,打破传统地域和行政区划组网模式,推动传统网络的转型升级,构建支撑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新型网络。扩容骨干网互联带宽,提升网间互通质量。推动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与骨干直联点协同发展。推进国际通信网络节点建设,合理设置海外IDC、CDN和POP点。推进互联网国际访问性能监测平台建设,提升国际网络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夯实IPv6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国内互联网的IPv6升级改造和IPv6国际出入口建设。
 
专栏2:网络架构升级优化工程
工程目标:升级优化网络结构,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
工程内容:加快NFVSDN等新技术应用。推进传统电信业务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加大集群路由器部署,扩容骨干互联网带宽。提升数据中心节点层级,推进数据承载网络结构扁平化。大规模部署CDN,缓解网络承载压力。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骨干直联点,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完善互联网网络运行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将数据中心节点需求纳入骨干传输网络统一承载,流量疏导由环网向网状网为主演进。增加数据中心所在区域的光缆连通度。
 
专栏3:国际通信网络部署工程
工程目标:完善国际海陆缆和海外POP点布局,实现与更多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工程内容:一是国际海陆缆建设。建设我国通达北美、亚太、欧洲、非洲、拉美等方向的国际海缆项目,重点考虑中俄、中国-东盟、中国-南亚、中国-中亚等方向的跨境陆缆建设,继续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境光缆建设,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与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直达跨境光缆,适时扩容、优化现有跨境系统,探索开展跨境转接。二是海外POP点建设。重点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非洲、拉美国家部署海外POP点。
 
 
2. 夯实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
 
加强数据中心建设的统筹规划,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部署。引导中小型数据中心优先在靠近用户、能源获取便利地区,依市场需求灵活部署。鼓励已建数据中心企业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CDN建设和运营,扩展网络容量、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逐步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CDN网络。统筹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支持政务、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鼓励骨干企业开放自有云平台资源,引导平台间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现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增强窄带物联网(NB-IoT)接入支撑能力。选取能源电力、城管交通、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应用领域,在电力传输线路节点、城市多功能信息杆柱、工业车间生产线、培植加工设施等关键部位,结合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同步部署视频采集终端、RFID标签、多类条码、复合传感器节点等多种物联网感知设施。
 
专栏4:窄带物联网工程
工程目标:建设完善窄带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在城市运行管理和重点行业的规模应用
工程内容:一是完善支持窄带物联网的全国性网络,升级改造无线、核心网络及配套网管运维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覆盖。二是实现窄带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重点行业等规模应用,研究设立窄带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典型应用与创新给予适当支持,探索业务模式,推动产业链成熟。
 
3. 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水平
 
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要求,注重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衔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基本实现12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网络的易用性,重点解决中文域名、技术咨询、电商服务等问题。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商发展,支持第三方平台创新和拓展农村电子商务业务。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加快手机电子商务平台、手机在线支付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信息通信服务。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信息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力争到2020年实现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专栏5: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
工程目标:加强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实现98%行政村通光纤,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基本实现12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能力。
工程内容: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地方政府加强统筹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承担市场主体责任,对未通宽带行政村进行光纤覆盖,对已通宽带但接入能力低于12兆比特每秒的行政村进行光纤升级改造。
 
4.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带动全社会节能。通过促进“互联网+”、共享经济发展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专业化能源管控系统在重点行业的应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社会总体能耗。积极推广安全可控的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把低碳循环、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机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网络运维等各环节。实现电路交换机全部退网,加快高耗能基站等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的绿色改造。探索建立移动基站基于能耗PUE的标杆,推动移动基站整体能耗的管控,建立节能环保评测机制,推动建设节能环保评测技术和平台。
 
5. 加大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应用力度
 
推动核心技术的超前部署和集中攻关,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提升安全可控水平,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推进5G频谱规划,启动5G商用。支持面向车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标准和试验验证环境建设,拓展在智能辅助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强化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传输体系架构、通信技术研究,加快窄带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SDN、NFV技术商用化进程,基础网络中半数以上网络功能通过SDN、NFV实现。加强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IPv6应用服务建设,鼓励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IPv6进行开发和服务,实现国内主要网站均支持IPv6访问,手机应用排名前100的中文APP 80%支持IPv6。推进未来网络试验床建设,强化国内外节点部署和互联互通,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增强未来网络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建立物联网专用测试服务平台,强化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应用的相关测试设备和系统研发。推进信息技术的军民共同研发和使用,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促进科研基础平台军民共享。
 
专栏6: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建立健全我国信息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管理与运行机制及标准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工程内容:一是完善5G、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等重点创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标准研制机制,协调各级标准之间、信息通信业与其他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三是统筹管理国际标准化活动,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四是优化标准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人才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标准化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专栏75G研发和产业推进工程
工程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工程内容:一是开展5G标准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成为主导者之一。二是支持开展5G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5G试商用网络,打造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完整产业链。三是组织开展5G技术研发试验,搭建开放的研发试验平台,邀请国内外企业共同参与,促进5G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四是开展5G业务和应用试验验证,提升5G业务体验,推动5G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融合创新发展,为5G启动商用服务奠定基础。
 
 
(二)创新服务应用
1.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构建基于互联网能力开放的研发、应用聚合中心,整合上下游产业要素,推动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深层次互动和协作,拓展信息服务范围,提升信息服务层次和水平。加强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提升互联网在信息汇聚、信息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支撑能力。发挥互联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带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量子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产业协作,充分挖掘互联网在支撑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潜力,推动互联网产业逐步实现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均衡发展。培育以企业为主体、行业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引领能力的企业。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结构,规范竞争秩序,积极营造创新活跃、规范高效、保障有力的市场发展环境。
 
2. 深入推进互联网新业态发展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积极培育和壮大互联网新业务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视频、泛娱乐、社交媒体、搜索等网站类和移动APP类互联网应用发展。鼓励企业进一步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理念及运营模式,挖掘新需求,支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字、视频、音频内容创新创造。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全面深化对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利用,提升数据资源整合与挖掘能力,培养和规范基于数据资源的新应用新市场。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加快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横向整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等高效流动,实现企业盈利模式多样化。
 
3. 推动物联网应用纵深发展
进一步发挥信息通信企业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整合和牵引作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相关专业服务新业态,提升运营及应用服务水平。支持各类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行业领域的广泛覆盖和深度应用。深化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在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主要环节,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强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大力推广物联网在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管理、能源管理、内涝监控、危化品监管、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成果经验。拓展物联网在智能家居、车联网等个人消费领域的应用。
 
4. 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
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制定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方案,加快制定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在现有工厂网络和公众互联网基础上改造升级,打造高速率、低时延、安全可靠的工厂内和工厂外网络。构建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软硬件设备与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
支持企业在工厂内、外网络技术和互联互通、标识解析、IPv6应用、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构建工业互联网实验验证平台,开展关键技术验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工业互联网IPv6地址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和网络数据流转管理平台。
 
专栏8: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试点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夯实工业互联技术产业基础,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工程内容:一是支持企业在工厂内、外网络技术和互联互通、标识解析、IPv6应用、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应用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二是在明确我国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路径的基础上,支持相关单位针对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构建实验验证平台,对关键技术进行测试、验证和评估。三是组织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四是对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构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IPv6地址资源综合管理平台。五是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流转数据管理平台,为工业互联网网络数据的开放、交易和管理提供公共支撑。
 
5. 全面拓展“互联网+”服务
 
积极支持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实施,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的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鼓励业态创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各类新兴消费。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民生发展类建设项目,促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鼓励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各类设备资源、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业务平台,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中小创新企业建立合作协同的机制。营造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条件和氛围,提升“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9:“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工程目标:推动行业企业开放各类资源,提升“双创”服务水平。
工程内容:提升“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大型企业主导的“双创”平台进一步开放资源、集成服务,实现对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业务平台有效利用,并面向小型、微型、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综合数据、创业孵化、在线测试、创新共享、创业咨询等支撑服务,满足创业创新需求。
 
 
 
 
 
6. 加速信息通信业“走出去”步伐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统筹规划海底光缆和跨境陆缆的全球部署,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加强与欧洲、非洲、拉美及周边国家/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鼓励研发、制造、咨询、施工和运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探索合资、并购、参股、控股等不同海外合作模式,培植优势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通信设备制造、施工建设、运营服务和技术标准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营造行业“走出去”环境,加强规划引导和分类指导,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企业考核机制,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促进产业链整体走出去。完善行业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多边和双边机制,鼓励各方力量广泛积极参与联合国、区域和国际组织的互联网管理等相关活动,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关文章

图片链接
搜索 搜索 订单 订单 客服 客服 注册 注册 联系 联系 投稿 专栏